
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會
6月2日上午,“津云”—前沿新聞記者從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天津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26天,同比增加6天。
2016年,天津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扎實推進“四清一綠”行動和環境污染治理,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環保工作得到全面加強。
經過一年來各區縣、各部門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天津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
2016年,天津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26天,同比增加6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三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優于國家標準;全年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4%和11.2%。與2013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分別下降64.4%、11.1%、31.3%、28.1%、27.0%。但是,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三項污染物年均濃度仍然超標,臭氧濃度較2013年上升4.0%。
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2016年,天津市飲用水源曹莊子泵站和宜興埠泵站水質均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全市20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中,1-3類水質斷面4個,占20%,4-5類斷面6個,占30%,劣5類斷面10個,占50%,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近岸海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50.8%。
聲環境質量基本穩定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與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其中,混合區和工業區的晝間、夜間等效聲級年均值達到國家標準;居住區和交通干線兩側區域晝間等效聲級年均值達到國家標準,而夜間等效聲級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全市建成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聲級平均值為54.1分貝(A)。全市建成區道路交通噪聲晝間聲級平均值為65.7分貝(A)。
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天津共有各類放射源6404枚,持證涉源單位217家。全年共計收貯放射性廢物44標準桶、廢放射源158枚。大氣、水體、土壤等介質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處于正常水平,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與往年相比無明顯變化,電磁輻射水平保持穩定。
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天津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49.72,生態環境質量級別為一般;從區域分布看,薊州區、寧河區、西青區、寶坻區、靜海區、武清區生態環境狀況相對較好。
2016年天津狠抓控煤、控塵、控車、控工業污染和控新建項目等“五控”治理,全年完成610項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狠抓工業、生活、養殖“三水”治理,全面完成重點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治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年度任務。發布《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定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嚴控新增土壤污染等6大類22項任務。
同時嚴格涉紅線建設項目環評審查,完成全市生態紅線落實情況考核;首次組織對全市194家核技術應用單位開展全覆蓋大檢查,依法對存在隱患的7家單位注銷許可證、責令6家單位停產整治,并對18家單位30件違法行為立案查處;組織危險廢物和廢棄化學品環境監管大檢查大排查大整改“回頭看”。
2016年天津頒布實施了《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餐飲業油煙排放標準》兩項地方標準,會同北京市、河北省編制首個京津冀區域標準《建筑類涂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優化了布設地表水監控斷面,全市燃煤鍋爐基本實現在線監測全覆蓋,建筑工地和各類堆場安裝揚塵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設施,重點對大氣、水污染源基本實現在線監測;開征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并實施差別化征收;實行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月排名通報制度,落實清新空氣行動考核和責任追究辦法及補充辦法,各區空氣質量按月排名通報并兌現經濟獎懲。
全年共組織了兩輪全市污染防治大檢查,環保系統開展了全方位的專項執法檢查,2016年共立案1885起,罰款9203萬元,實施查封扣押36件,按日連續處罰4件,移送拘留和犯罪案件49起。